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国家统编教材就是我们学习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工具,只有沟通才能让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欣赏,才能让大家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少数民族孩子们走向世界,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可有效解决民族团结和语言学习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科大讯飞研发的普通话智能评测和辅助教学技术,已在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普遍应用。建议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应用力度。建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加大经费投入,依托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平台。建议中央统战部、中央新疆办牵头教育部,将“皮山模式”以现场会等形式向民族地区推广,通过技术领先、内容成熟、成效显著的方案推广,降低常态化应用的门槛。 后疫情时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一系列冲击和挑战。建议合理配置国际语言教育资源,加大力度支持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议因地制宜,尊重国际中文教育市场规律,鼓励探索更多符合当地发展的“中文+职业”教育,并对优秀案例进行总结和推广;要因时施策,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建设机制;在 “三教(教师、教材、教法)”环节,面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教育情况,解决教材、教法不同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推动语言文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支持高校和企业对关键技术的研发,促进语言技术推广和数字经济发展。 2000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开创了我国语言文字工作有法可依、依法管理的新局面。近20 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媒体形式发生变革,为了推动语言文字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这部法律有必要进行修订。目前,语言文字法修订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提请国家立法机关有关部门考虑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现实需要,尽早推进修订工作进入立法程序,并广泛征求意见,完善修订草案,适时审议通过,使其发挥更加强有力的作用。也希望宣传部门、新闻单位和有关行业借助此次修订,更好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使其精神和理念深入人心。
普通话水平测试覆盖群体规模较大,而且参与测试的人群或将通过新闻、文艺影视作品等发声,或教书育人、肩负立德树人使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负有重要的舆论引导责任。应特别重视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科学性、导向的正确性、内容的贴近性,在朗读备选材料中增加中国故事的比重很有必要。因此,建议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备选材料中加大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故事的比重,加大有关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内容的比重。建议有关部门对同类型其他考试测评大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核,适当更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教育是主渠道。学校教育要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明确“56个民族一个不能少”,绝非只针对少数民族。推进工作需要精准判断、精准聚焦,对症下药。宣传教育要注意分众化、差异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以“铸牢”教育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将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推行国家统编教材落实到位。要调整学校设置和教学组织,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有序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混班教学。
网络新词语是未成年人认识社会、表达态度的方式,但网络语言的过度使用容易造成文字失语现象。建议定期推行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推出并不断更新网络用语负面清单,在网络和手机应用的青少年模式下建立常态化的内容审核机制。可通过网民投票、实时动态调整词库的方式判定负面用语,首批应当纠正错别字和低俗词汇。建议学校设立未成年人网络办公室,提倡未成年人在校期间使用规范语言;建议将网络素养教育深度融入家庭教育,让父母做到懂网知网,与孩子建立开放友好的网络语言沟通模式。